——岔河镇农村环境整治见闻
4月中旬以来,岔河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村环境整治行动。镇党委副书记戴其军介绍,他们利用10多天时间,突击清洁河道、道路,对垃圾集中处置,发动村民清洁房前屋后小环境,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那么农民对环境整治有何感想、作何反映?在下村采访时,透过一些细小的事情,记者欣喜地发现,该镇农民的生活方式、卫生观念、环保意识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美化小家为大家
走进南桥村,随处可见有关环境整治的标语、横幅,让记者感受到浓厚的整治氛围。在红卫河边,10多个民工正在打捞河面的漂浮物,清除丛生的恶性植物。村党支部书记丁建华介绍说,目前村里已建起30多处垃圾中转箱,河道、路面清洁任务也已过半。村里还向全村村民发出一封信,号召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抵制不文明行为。在村部,我们遇到了该村5组村民娄桂芳,她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开展环境整治以来,她已将自家的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只有一个个‘小家’洁净了,才能让全村这个‘大家’整洁。现在城市里在提倡社会公德,其实农民也要讲社会公德,不要在路边乱堆草垛、不要占道种植……村里环境美了、民风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大家的生活才能一天比一天好。”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能有这样的认识,让记者深感这几年的新农村建设的确让农民的素质提高的许多。
农民也缴保洁费
兴河村村民吴昌河这几天忙得很,每天他都要到自己所负责的几百户农户家,逐户收取垃圾,然后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置。原来,他和另外一名村民成了村里的卫生保洁员。当然,他们的劳动并不是无偿的,那么报酬从哪里来?村党支部书记朱建告诉记者,村里将向村民每人每月收取1元的垃圾清理服务费,另外,村里所有企业每年也将捐助800至1000元,用于垃圾清理。向农民收取保洁费可是件新鲜事,农民能欣然接受么?在该村一户汤姓家庭,当记者问及村里收取保洁费一事时,户主连连点头称好。他说以前家中的生活垃圾就倾倒在房前路边的一个凹坑里,每遇大风天气,纸屑、草木灰等被吹得遍地都是,甚是苦恼。现在好了,只要将每天的垃圾用袋子装好放到指定地点,天天有专人来收取,既方便又卫生,1个月多花几块钱,值!
挎着竹篮去买菜
在镇农贸市场,记者碰到了金桥村丛美芳大娘,在城里工作的女儿周末回家,陪她到市场买菜。引人注目的是丛美芳的右手竟提着一只小竹篮,里面放着刚选购的新鲜蔬菜。菜市场又见久违的竹篮,引起记者的兴趣。在交谈中,丛美芳的女儿说,现在农村河面、路边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方便袋,实在是一大视觉污染。她给记者算了笔账,如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上菜场、逛超市已是常事,一天少说也会拎回五、六只方便袋,大号的留着装垃圾,小号的往往直接扔掉。如果一户人家一天扔3只,那么一个500户农户的村,1个月就会产生4万多只塑料袋垃圾。现在全镇在搞环境大整治,这是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就要限塑了,得花钱买方便袋了,我妈这是厉行节约,让竹篮重新‘上岗’。” 丛美芳的女儿笑道。
(徐建彬、朱晓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