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公务人员到“中国手套之王”,从全球手套领域的“隐形冠军”变身为“中国新型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先行者”,他用了16年时间——
如果1992年评选如东县十大经济人物,沙晓林必定是热门候选人,那一年,他从副乡长的岗位上“下海”经商,由一名公务员变成商人,在全县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时光走过16年,如果2008年再度评选如东县十大经济人物,沙晓林肯定榜上有名,这一年,强生集团引进的首条25兆瓦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正式投产,成为中国新型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先行者。
1992年,“下海”是个很时髦的名词,但沙晓林从原饮泉乡副乡长的位置上“下海”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和困惑,在那个官本位思想还很盛行的年代,放着 “金饭碗”不端,要做自食其力的商人,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沙晓林倾其所有,收购了上海一家国营手套厂,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上海的劳动成本高,沙晓林很快杀了个“回马枪”,1995年,他回到家乡,掀起了一股“蛇吞象”的巨浪,先后购买或租赁我县及如皋13家停产半停产乡镇企业,转产手套及其配套产品,盘活了一大批闲置资产,使3000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沙晓林是个善于抢抓机遇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德国每两年要举办一次全欧安全用品展览会,走向世界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油然而生。1995年10月,沙晓林拖着一只装满手套样品的行李箱,只身赴德参加全欧“A+A”安全用品展,这是国内唯一参展的劳保产品生产企业,当欧洲客商经过展台前,立即被强生手套的款式、质量和价格所吸引,仅几天时间,沙晓林就接到100多万美元的订单。在世界手套市场,沙晓林挖到第一桶金。随后,只要国际上有劳保用品展,沙晓林总是逢展必去,由此与欧洲数国劳保用品经销商建立了稳定的业务联系,客户从几家发展到几百家,国际知名经销商ANSELL、BACOU、MARIGORD等都成为强生的客户,强生手套成为欧洲市场的热销产品,到1999年,公司创汇能力超过1300万美元。
时值世纪之交,一些倒闭企业向沙晓林抛出请求兼并的绣球,沙晓林一口拒绝了。对国际市场行情了如指掌的他清醒地意识到,低价竞争的残杀时期来临了。“周边国家生产的低档劳保手套在价格上比我们的优势更大,国内民营小厂也一哄而上抢这杯羹,以低价争订单。因此,我们必须开发小厂无法模仿的新品,把竞争对手甩在后头。”2001年,沙晓林投入1500多万元在如东经济开发区建起了一幢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随后,他又投入9000万元,再上二期和三期工程,建成6条PVC流浆线和尼龙PU生产线,使年生产能力达到同行业世界第一。在各类手套主打产品的品质和产能都进入全球同行业最前行列的同时,公司围绕手套打造产业链,快速推动相关配套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强生合成胶厂成为全球第8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工艺的生产企业。将手套这一“狭窄领域”做到极致,将企业做成全球手套领域的“隐形冠军”,沙晓林的愿望如期实现。
沙晓林是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在做优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他又将目光瞄向了太阳能电池行业。太阳能产业炙手可热,要想跻身其中,必须另辟蹊径,沙晓林瞄准的是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今年3月,强生引进的首条25兆瓦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正式开工投产,中国首座普及型光伏电站在工厂示范建设。3年内,中国“太阳电”每千瓦可望降至1元,以接近煤电的价格,真正打开新能源市场。消息一出,世界同行瞩目,路透社打出一道醒目的标题:《世界光伏产业的中国超越者》。
16载的拼搏奋斗,沙晓林从国家公务员到商人实现了一次华丽而惊艳的转身。今天,执著的他依然在路上;明天,“强生”又会展现给世界怎样一个奇迹?(桑晓梅、冯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