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了改变农村户口报考中专,到辞去稳定的工作自主创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每一个人生节点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陈小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从为了户口而选择读中专,到年纪轻轻接手父母的事业、带领企业走上了自创品牌的艰辛之路,他的每个人生节点,都打上了时代的印记。
1991年,陈小鸥面临着人生道路上第一个重要选择,考高中还是考中专,考上中专意味着跳过龙门,可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而且中专生出来工作也好找。当上高中的同学还要去大学深造时,上中专的都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吃上了“皇粮”。在这种情况下,成绩优秀的陈小鸥选择了读当时的镇江粮食学校的计划统计专业。“我中专四年的生活经历,倒是能反映当时经济社会的一些变化。”陈小鸥告诉记者,自己入学的那年正逢国家粮食系统改革,计划统计专业一下子没了用武之地,于是他莫名其妙地进了市场营销班。等到他毕业的时候,学校连名字都改了,变成了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
毕业后的陈小鸥在南通工作了一年。1996年,盛极一时的乡镇企业出现疲态,加上当时宏观政策的影响,纷纷走上了改制之路。陈小鸥父母所在的如东专用复合肥厂也不例外。在改制的大潮中,他的父母接手了这家乡镇小厂,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生涯。陈小鸥的人生也出现了转折,他辞去了南通安逸的工作,回家帮父母办厂,进入了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那年,他还不到二十岁。
最初到这个厂时,父母并没有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而对陈小鸥有任何优待。陈小鸥从最普通的员工干起,做过销售员、开过货车。大多数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人都接受过系统、规范的教育,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强,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比老一辈更加能接受新事物,甚至会主动去了解新思想。陈小鸥也不例外,尽管年纪轻轻,却比很多老员工更善于思考,更有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的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陈小鸥萌生了自创品牌的想法,因为当时厂里是和南化集团合作生产的,用的是南化集团的商标。他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2001年,陈小鸥正式接手了这家企业,并结束了和南化集团的合作,走上自主创立品牌的道路。
在创业途中,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给了陈小鸥极大的帮助。他算得上是中国最早一批网民,在网上,他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也了解了许多新观念、新思想,这些都是父辈所无法想象的。“父母主要依靠丰富的经验来经营企业,而我们则是要不断学习借鉴新的知识、新思想,网络无疑是最有效的信息寻找途径。”陈小鸥说,以前为了一项技术,父母要去上海、南京等院校跑好多趟,而自己现在可以先到网上了解一下,省去了很多周折。除了从网上获取知识,陈小鸥也不放过再学习的机会,他花了一年时间系统学习企业管理、经营方面的理论知识。直到现在,他仍保持着学习的良好习惯,在他的办公桌上,除了资料、文件,就是各类杂志和书籍,大量的阅读让他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品牌也在逐步打响,在南通市范围内,“久田”化肥颇有名气。
“现在正是新品牌的开拓阶段,我要求我们厂无论何时都要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陈小鸥说,自己也正在考虑技术创新方面的问题,在环保、提高化肥利用率上做出努力,“我们正在和中科院洽谈一项技术合作问题,这项技术能很好的控制肥料养分流失,它是我们将来要开发的一个重点项目。”对自己的事业有着美好憧憬的陈小鸥自信而坚定,他说自己有幸生在了一个好时代,更当百倍努力。(孙 斌、朱文君)
|